为进一步加强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,提升辅导员的理论水平、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,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,增强学工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,7月15日,学生处特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、院长陈锡德,学生处处长陶明信为全体辅导员开展讲座。学生处相关人员,各二级学院全体辅导员参加。讲座由学生处副处长卜宪卫主持。
勿忘初心燃烧激情 当好学生的青春摆渡人
上午,学生处处长陶明信以“勿忘初心燃烧激情 当好学生的青春摆渡人”为题开展讲座。陶明信处长首先描绘了高校辅导员的“群体画像”,肯定了大家在教育教学评估、迎新和毕业季等重要时段的担当与付出,同时也指出部分辅导员存在职责意识不强、工作标准不高等问题。他围绕如何把握和处理三种关系展开分享,在“把握初心与使命的辩证关系”方面,阐释了“胸怀天下”与“安邦定国”的内涵,详细讲解了辅导员的四大初心——敬业爱生、甘于奉献、矢志不渝、终身学习,以及三大使命——助力学生成长成才、让家长放心安心、为国家培养后继有人,并结合辅导员语录和重庆大学袁利同志的案例进行说明。

在“处理教育与管理的融通关系”上,陶明信处长分析了教育与管理的共性与个性,提出要做到“春风化雨”与“雷霆万钧”相结合。“春风化雨”需学会释放内心的亲近、在心理上蹲下身来、给予学生足够的成长耐心;“雷霆万钧”则要明确管理的初心与最终目的是育人,围绕“4大管+5小管”展开,重点讲解了管系统、管重点、管过程、管自我的具体内容。在“解决育人与育己的承续关系”方面,他从家校共育、事项处理、育人方式、自我修炼四个角度进行阐述,强调辅导员要“履职有道”且“修炼得法”,并指出从多方面进行自我修炼,最后以三句话寄语全体辅导员坚守初心、燃烧激情
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能力

下午,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、院长陈锡德以“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能力”为主题开展讲座。他指出辅导员岗位“至关重要”“独一无二”“不可或缺”,回顾了我国辅导员制度历经的初创及确立、文革中断、恢复及发展、创新与转型四个阶段,明确“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能力”是帮助学生“思想上明方向、道德上守底线、价值上立标杆”的能力。在思想道德教育核心内容上,需兼顾“普遍性”与“个性化”,既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,也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需求精准引导,同时融入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等“四德”教育。价值引领的核心目标是帮学生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,引导其树立远大理想、将“小我”融入“大我”、激发奋斗精神、遵守社会规范。

陈锡德院长还分析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能力的必要性,这包括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就为这项工作提供了坚实“底气”,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给工作带来了“新命题”,当代青年的时代际遇则赋予了工作“新使命”。同时,他指出当前面临着诸多困局与挑战:教育环境从“线下”转向“线上线下融合”,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“主战场”;教育对象呈现00后新特点,他们物质生活优越、信息获取便捷、自我意识强,对平等与包容需求更高;教育主体面临多重压力,事务性工作繁重易导致职业倦怠,且学生受多方影响增大,辅导员需努力“突围”;教育方法需从“单向灌输”转向“双向互动”,“我说你听”的方式已难以奏效。最后,他提出了提升这一能力的路径:从政治高度、思想深度、情感温度、知识广度、工作精度“五度”着力强化自身建设;拥抱“互联网+”,拓展思政阵地;协同育人,构建“同心圆”;实现个人与学生“共成长”,鼓励辅导员当好学生成长路上的“引路人”。
此次学生处组织的系列活动,内容丰富、针对性强、成效显著,为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、促进学生就业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,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。
编辑/林兴瑞
审核/林兴瑞、李惠楠、陶明信
浏览量: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