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辽宁省教育厅“开学第一课”的精神在大连艺术学院的校园里落地生根,我们以“牢记殷殷嘱托,强国复兴有我”为核心,串联起开学典礼、军训开营、升旗仪式、红色教育、榜样引领、艺术展演等多元内容,为2025级新生打造了一场浸润心灵的思政盛宴。这堂“课”,没有固定教室,却让家国情怀、奋斗精神住进了每一位大艺学子心里。
仪式启新程!
从开学典礼到军训开营定格青春成长瞬间
01
开学典礼:以爱与暖,开启大学序章
8月31日上午,大连艺术学院体育场内红旗招展、掌声不断,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此热闹举行。学校创办者、董事长王贤俊教授,党委书记王晶教授,校长姜茂发教授等校领导与全体新生齐聚,共同开启新生的大学旅程。
“浪浪山外,还有山,还有海,还有无限可能的春天!让我们敬过去敢想敢闯的自己,敬未来必将闪闪发光的自己,祝大家在大艺活出喜欢的样子!看我手势!安排!”王贤俊董事长以热门动画《浪浪山小妖怪》为切入点,话语鲜活又充满力量,瞬间点燃现场氛围。话音刚落,两辆载有四千余杯奶茶的货车驶入会场,这份“秋天的第一杯奶茶”,既是大艺迎新的传统温暖,更是学校对新生的贴心关怀。
随后,姜茂发校长代表全校师生向新生表示欢迎。他介绍,大连艺术学院是一所以艺术为底色、多学科交融的高校,始终秉承“明德、精艺、崇实、尚美”的校训,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。同时,他对新生提出四点期望:铸魂为先,筑牢思想根基;勤学为本,打磨专业技能;创新为翼,打破思维局限;实践为径,做到知行合一,为新生指明了大学成长方向。
仪式上,教师代表宁俊翔博士解读了学校“艺术+思政+实践”的育人体系,在校生代表刘志超(退伍兵学长)分享了自己在军营和校园的成长故事,新生代表王艺菲还带领全体新生庄严宣誓。此外,学校还为当天过生日的14位新生准备了定制蛋糕,在全场合唱的生日歌中,新生们切实感受到了大艺“家一般”的温暖,这场开学典礼也成为他们大学记忆里难忘的开端。
02
军训开营:以毅铸魂,开启青春“第一课”
伴随嘹亮的军号声,2025级新生军训开营仪式正式启动。校领导、军训教官与全体新生肃立在场,当鲜艳的军训团旗帜被郑重授予各连队代表,接过旗帜的新生眼神坚定,全场响起热烈掌声,宣告着这场青春历练的正式开篇。
党委书记王晶在开营讲话中,特别提及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意义:“80年前,先辈们用血肉之躯守护家国;今天,军训就是你们传承红色基因、筑牢国防意识的‘第一课’。它不只是站军姿、练队列,更是对意志的磨砺、对责任的锤炼。”一番话让新生们对军训的意义有了更深理解。
随后,教官代表带领全体新生庄严宣誓:“严守纪律,刻苦训练;磨砺意志,锤炼品格;不负韶华,报效祖国!”誓言铿锵有力,回荡在体育场上空。新生们身着整齐的迷彩服,以挺拔的站姿回应这份承诺——从这一刻起,他们告别“萌新”身份,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,在烈日下、在汗水中,开启属于大艺学子的“成长蜕变”。
课堂无边界!
多元活动让“开学第一课”有深度更有温度
03
升旗仪式:擎旗明志,唱响复兴强音
9月8日7:30,体育场内气氛庄严肃穆。新学期第一次升旗仪式在此举行,将"牢记殷殷嘱托,强国复兴有我"的主题融入"开学第一课"。仪式由学生处处长陶明信主持,在雄壮的国歌声中,五星红旗冉冉升起,全体师生肃立注目。随后,戏剧影视与传媒学院老生代表耿昊天、艺术设计学院新生代表平咏艳、服装学院刘志超教官及美术学院辅导员董悦先后发言,从不同角度诠释青春担当与家国情怀。校纪委书记、学工部部长田苗苗、学生处处长陶明信也分别讲话,勉励师生牢记使命、逐梦前行。最后,全场师生共同唱响校歌,在激昂的旋律中凝聚奋进力量。全体军训新生、各二级学院老生代表及学工队伍全程参与,共同完成了这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。
01
观直播、看电影,忆初心,在历史回响中厚植家国情怀
全校师生齐聚屏幕前,共同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。当历史画面重现、当致敬话语响起,现场数次响起掌声与敬意,新生们在震撼中读懂“和平来之不易”,在共鸣中坚定“强国必有我”的信念。
学校积极响应大连金普新区“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国防长城”活动号召,组织2025级新生代表于9月18日-27日,赴博纳影院、CGV影城观看《731》。学校提前对接影院场次、协调大巴保障安全,每场观影前设“奏唱国歌+国防倡议”环节。银幕上的史实画面,让新生深刻铭记抗战历史,强化国防意识与爱国信念,也推动校地协同育人落地,助力新生融入金普新区发展氛围。
军训期间我校连续四天在校体育馆组织全体新生观看《正义必胜》文艺晚会,电影《决战梭鱼湾》,电影《唤醒者》,学校原创舞台剧《光荣·梦想》。
品思政课、听榜样说、学航天志:在多元引领中锚定奋斗方向



9月12日,党委书记王晶教授以《以爱为盾,以光为引,以行动赴山海》为题,为2025级新生带来“开学第一课”。她将大学比作“待绘的空白画卷”,提出“心中有爱、眼里有光、脚下有行动”的成长三原色——“心中有爱”要把对专业的热忱与家国情怀相融,铭记历史、敬畏学业,把校园当成“第二故乡”;“眼里有光”需守护对知识的渴望与未来的憧憬,遇挫时葆有坚韧与希望,在迷茫中找到指引方向的“灯塔”;“脚下有行动”则要践行“72小时法则”“5分钟启动法”,敢闯敢试、接纳“不完美”,借助学校创业孵化等平台把创意转化为实际作品,既有思想高度又满含关怀的授课,让新生清晰了大学四年的成长路径。
思政课现场还迎来“特殊嘉宾”——我校戏剧影视与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22级李家琪同学,作为九三阅兵民兵方队成员,她完成任务后荣归校园,向新生分享训练经历:“每一个摆臂角度、每一次踢腿高度,都要经过上千次重复打磨,烈日下的汗水、深夜里的加练,靠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使命的忠诚才咬牙坚持。”课后她还走进军训场,亲自示范队列动作、指导细节,鼓励新生将军训中的纪律意识与团队精神融入未来生活,这份同龄榜样的力量,让“担当”与“坚持”成为新生可感、可学的行动标杆。
此外,学校还接连开展两场航天主题讲座,为新生注入“科技强国”的精神力量:中国科学院院士于登云以《强国之要:中国探月工程》为题,详解“嫦娥系列”任务的技术突破与深空探测的未来蓝图,鼓励学子将艺术专业与航天强国建设相结合;中国首颗人造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“点火”口令下达者张积华先生,回溯与同事在艰苦条件下攻克航天难题的岁月,用“为国铸器”的亲身经历,让新生深刻体会到“坚守与热爱”的重量。从身边榜样的实干故事到航天前辈的奋斗历程,多维度的引领让新生们明白,无论身处哪个领域,都能以初心为帆、以行动为桨,在强国复兴的征程中书写青春答卷。
心灵引航,适应新程:心理讲座为新生成长保驾护航



开学伊始,为帮助新生平稳度过适应期,学校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服务中心的马春凤、王代军两位老师,于8月21日下午为近700名专升本新生开展了心理适应专题讲座。讲座围绕“身份转换与心理挑战”展开,既点明了学业压力等潜在问题,也强调了新生们的独特优势。老师们现场指导放松方法,鼓励新生构建支持系统,积极面对挑战。这场及时的“心灵按摩”,为新生们提供了实用的适应策略和情感支持,帮助他们更好地迎接本科新阶段。
唱红歌、赏汇演,颂家国:在艺术表达中传递红色信仰



9月9日,音乐学院在操场举办红歌小比拼活动,全体连队成员热情参与。活动围绕“厚植爱国情怀、传承红色基因”核心,前期各连队精心选拔队员,确定《义勇军进行曲》《歌唱祖国》等经典爱国曲目;现场通过拉歌PK展现团队协作活力,独唱、小组唱搭配器乐伴奏的形式丰富表演层次,最后全体师生齐唱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为活动收尾。这场红歌盛宴,不仅让师生在激昂旋律中感悟爱国主义精神、深化思政教育,更以连队协作增强集体荣誉感与凝聚力,为校园增添庄重又活泼的红色文化氛围。
9月11日,戏剧影视与传媒学院主办、学院团委承办的“厚植爱国情怀,强国复兴有我”主题文艺汇演,在学校一号演播厅精彩上演。舞台背景上的红色标语与暖黄灯光交相辉映,各二级学院纷纷登台展特色:文化艺术管理学院《红铁》朗诵铿锵开篇,戏剧影视与传媒学院《英雄风华录》《中国脊梁》以话剧、情景朗诵重现英雄群像,舞蹈学院《秧歌组合》融传统民俗与青春活力,音乐学院作品借旋律和声线传递红色力量。整场汇演以“红色”为魂、以“艺术”为桥,既致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更让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,将“强国复兴有我”的使命深植心间。
从仪式感满满的开学开营,到校地协同的红色观影,再到榜样引领与学院艺术活动,大连艺术学院2025级新生的“开学第一课”,是一次精神的洗礼,更是一场成长的动员。
迷彩会褪色,但军训淬炼的意志不会;活动会落幕,但思政课传递的信念不会。未来,大艺学子将带着这堂“课”的收获,在艺术之路上深耕创作,在时代浪潮中勇担使命,让青春在强国复兴的征程中绽放耀眼光芒。
编辑/林兴瑞
审核/林兴瑞、李惠楠、陶明信
审核/林兴瑞、李惠楠、陶明信
浏览量:29
